☕ Buy Me A Coffee

BMI 計算器

計算身體質量指數與健康體重範圍

英尺
英寸

你的 BMI

24.1
正常(健康體重)
健康體重範圍
118.1 lbs - 159.6 lbs
BMI Prime
0.96

BMI 分類標準(WHO)

嚴重過輕< 16
中度過輕16 - 17
輕度過輕17 - 18.5
正常(健康體重)18.5 - 25
過重25 - 30
肥胖 I 級30 - 35
肥胖 II 級35 - 40
肥胖 III 級> 40

什麼是 BMI?

身體質量指數(BMI)是根據身高和體重計算的體脂肪測量指標,適用於成年男性和女性。BMI 是一種便宜且簡便的體重分類篩檢方法。

BMI 的限制

  • 對於肌肉量高的運動員來說,BMI 不夠準確
  • 對於年長者可能不夠準確
  • 無法區分肌肉和脂肪
  • 未考慮脂肪分布位置
  • 不同族群可能有不同的健康 BMI 範圍

BMI Prime 是 BMI 系統的改良版本。BMI Prime 為 1.0 代表正常體重的上限。數值低於 0.74 為體重過輕,高於 1.0 為過重。

BMI Prime 是 BMI 系統的改良版本。BMI Prime 為 1.0 代表正常體重的上限。數值低於 0.74 為體重過輕,高於 1.0 為過重。

了解 BMI:專家解答常見問題

BMI 在 2025 年還是有效的健康指標嗎?

是也不是。BMI 仍是有用的人群篩檢工具,因為它免費、快速,且對大多數人來說與健康風險相關。然而,現代研究顯示,單靠 BMI 會誤判 30-40% 的個人健康狀況。2023 年《刺胳針》的研究發現,結合 BMI 和腰圍身高比可將健康風險預測提升 25%。結論:將 BMI 作為起點,但不要只看這個指標。如果你的 BMI 顯示「過重」,但腰圍健康且代謝正常(血壓、血糖、膽固醇良好),那你可能沒問題。

為什麼 BMI 會把肌肉發達的人歸類為「過重」?

BMI 無法區分脂肪和肌肉。肌肉比脂肪密度更高——一磅肌肉佔據的空間比一磅脂肪少約 18%。這就是為什麼健美選手、運動員和重訓者常有「過重」或「肥胖」的 BMI,儘管他們的體脂率很低。例如:身高 178 公分、體重 91 公斤,久坐不動且體脂率 30%(27 公斤脂肪)的人,會和肌肉發達且體脂率 10%(9 公斤脂肪)的運動員有相同的 BMI(28.7,「過重」)。解決方法?加入身體組成指標:腰圍、體脂率或腰圍身高比。

不同族群的 BMI 標準應該不同嗎?

絕對需要。WHO 的 18.5-25 範圍主要源自白種人族群。研究顯示,亞洲族群在較低的 BMI 就面臨健康風險。例如,南亞、中國和日本裔在 BMI 23-24(而非 25)就會出現糖尿病和心血管風險升高。相反地,太平洋島民和部分黑人族群因身體組成不同,在稍高的 BMI 仍可能健康。WHO 現在建議亞洲成年人:BMI ≥23 為過重,≥27.5 為肥胖。在使用標準 BMI 範圍時,務必考慮族群特定指南。

BMI 的準確性會隨年齡變化嗎?

會的。65 歲後,由於年齡相關的肌肉流失(肌少症),BMI 變得較不可靠。成年人在 30 歲後每十年約流失 3-8% 肌肉量,60 歲後加速流失。這意味著一位 70 歲、BMI「正常」(22)的人,實際上可能體脂率高但肌肉量低——這種情況稱為「肌少型肥胖」,會增加跌倒、虛弱和死亡風險。矛盾的是,研究顯示稍高的 BMI(25-27)對年長者可能有保護作用——這就是「肥胖悖論」。對於長者,腰圍、握力和功能性體適能是比單獨 BMI 更好的健康指標。

什麼 BMI 範圍實際上與最長壽命相關?

大型統合分析顯示 J 型死亡率曲線。非吸菸者的全因死亡率最低點出現在 BMI 22-25。然而,「最健康」的 BMI 取決於體適能和脂肪分布。2016 年一項涵蓋 360 萬人的研究發現:如果你有運動且不吸菸,BMI 18.5-22 是理想值;BMI 22-25 對大多數人沒有增加死亡風險;BMI 27-30(「過重」)只有在合併代謝問題(高血壓、糖尿病等)時才增加死亡風險。有趣的是,體適能好但 BMI 27-29 的人,死亡率低於體適能差但 BMI 22-24 的人。這顯示心肺功能比 BMI 更能預測壽命。

脂肪分布位置比 BMI 數值更重要嗎?

重要得多。內臟脂肪(器官周圍的深層腹部脂肪)具代謝活性且會引起發炎——它會釋放增加糖尿病、心臟病和癌症風險的荷爾蒙。皮下脂肪(皮膚下方,如臀部/大腿脂肪)相對無害。兩個 BMI 同為 28 的人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健康狀況:A:腰圍 102 公分(內臟脂肪)——高風險。B:腰圍 81 公分(臀部/大腿皮下脂肪)——低風險。腰圍身高比是更好的預測指標:保持腰圍小於身高的一半。對於 173 公分的人,無論 BMI 多少,腰圍應小於 86 公分。

在較高的 BMI 下還能「代謝健康」嗎?

可以——這稱為「代謝健康型肥胖」(MHO),影響約 10-30% 的肥胖 BMI 者。這些人具有:正常血壓(<130/85)、正常空腹血糖(<100 mg/dL)、正常三酸甘油酯(<150 mg/dL)、健康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男性 >40、女性 >50)和低發炎指標。然而,長期研究顯示 MHO 通常是暫時的——30-50% 會在 10 年內轉變為代謝不健康。保護因素包括:規律運動(每週 150 分鐘以上)、維持肌肉量、脂肪集中在臀部/大腿而非腹部,以及不吸菸。結論:你可以比 BMI 顯示的更健康,但即使目前沒有代謝問題,肥胖仍有長期風險。

荷爾蒙如何影響 BMI 和身體組成?

荷爾蒙深刻影響你儲存脂肪的位置和方式,與熱量無關。關鍵角色:(1) 胰島素:高胰島素(來自頻繁進食、加工碳水化合物)促進脂肪儲存,尤其是內臟脂肪。(2) 皮質醇:慢性壓力提升皮質醇,增加食慾和腹部脂肪累積。(3) 雌激素:更年期雌激素下降,使脂肪從臀部/大腿轉移到腹部,即使 BMI 不變也增加健康風險。(4) 睪固酮:男性(和女性)睪固酮過低會減少肌肉量並增加脂肪,在相同 BMI 下惡化身體組成。(5) 甲狀腺:甲狀腺機能低下可使代謝減緩 20-40%,即使熱量攝取適中也容易增重。如果儘管調整生活方式,BMI 仍在增加,請檢查:空腹胰島素、皮質醇、性荷爾蒙和甲狀腺功能(TSH、游離 T3)。

我應該專注於體脂率而非 BMI 嗎?

體脂率更有參考價值,但難以準確測量。健康範圍:男性 10-20%、女性 18-28%(運動員更低,必需脂肪男性 3-5%、女性 8-12%)。問題是:準確測量需要 DEXA 掃描或水中秤重。使用生物電阻抗的家用體重計誤差可達 5-8%。BMI 的優勢在於只需身高和體重——人人都能取得。最佳方法:同時追蹤多個指標。例如,身高 168 公分的女性:BMI 24(正常)+ 體脂率 32%(高)+ 腰圍 89 公分(高)= 儘管 BMI「正常」仍有健康風險。BMI 27(過重)+ 體脂率 24%(健康)+ 腰圍 74 公分(健康)= 可能代謝健康。如果只能追蹤一項,腰圍身高比比 BMI 更能預測健康。

運動員應該如何解讀他們的 BMI?

運動員應該大致忽略 BMI,專注於表現指標和身體組成。例子:橄欖球員、NFL 後衛:常有 BMI 30-35(「肥胖」)但體脂率 8-15%。耐力跑者:常有 BMI 18-20(「過輕」)但對他們的運動項目是健康的。體操選手、舞者:BMI 17-19 但肌肉量高且體脂率低。運動員的更好指標:(1) 體脂率:大多數運動項目,男性 6-13%、女性 14-20%。(2) 淨體重:追蹤肌肉量,而非只看體重。(3) 表現指標:輸出功率、最大攝氧量、力量比。(4) 恢復指標:心率變異、睡眠品質、受傷頻率。(5) 功能性動作:靈活度、穩定性、專項技能。運動員唯一需要監控 BMI 的時機是量級運動(摔角、拳擊),因為它影響比賽分組——但即使如此,身體組成比數字更重要。

過度關注 BMI 會有害嗎?

絕對會。執著於 BMI 可能引發飲食失調、身體畸形恐懼症和心理健康問題。研究顯示,體重污名化和基於 BMI 的歧視會造成心理傷害,矛盾的是還會惡化健康結果。BMI 執迷的問題:(1) 它忽視健康行為——一個「正常」BMI 但吸菸、久坐、飲食不良的人,比一個「過重」但規律運動和飲食良好的人更不健康。(2) 它可能引發限制性飲食或過度運動,尤其在青少年中。(3) 它將健康簡化為單一數字,忽視睡眠、壓力、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。(4) 基於 BMI 的羞辱會增加皮質醇,諷刺的是這反而促進脂肪儲存。更好的方法:專注於促進健康的行為而非數字。問自己:我是否主要吃原型食物?我是否每天活動?睡眠品質好嗎?精力穩定嗎?我感覺強壯嗎?這些比達到 BMI 目標更重要。

有什麼更好的 BMI 替代方案來追蹤健康?

使用結合不同健康面向的多項指標:(1) 腰圍身高比:在肚臍位置測量腰圍,除以身高。目標:男女皆 <0.5。例如:81 公分腰圍 ÷ 173 公分身高 = 0.47(優秀)。這比 BMI 更能預測心血管風險。(2) 身體組成:如果可行,每 6-12 個月做一次 DEXA 掃描,追蹤脂肪量、肌肉量、內臟脂肪和骨密度。(3) 代謝指標:年度血液檢查——空腹血糖、糖化血色素、血脂、高敏感性 C 反應蛋白(發炎)、肝功能。這些顯示內在健康,無關體重。(4) 功能性體適能:你能做 10 個伏地挺身嗎?能摸到腳趾嗎?提著雜貨上樓不喘嗎?功能性能力能預測壽命。(5) 靜息心率和血壓:通常越低越好(靜息心率 50-70、血壓 <120/80)。每週追蹤。(6) 衣服合身度:比每天量體重更實用。如果你的褲子六個月來合身度一樣,你的身體組成就是穩定的。這些指標合在一起,能提供單獨 BMI 無法提供的完整健康圖像。